
次氯酸鈉溶液俗稱次鈉、漂水、漂白水,微黃色溶液,有似氯氣的氣味,有刺鼻的氣味,不穩定,是化工業中經常使用的化學用品。次氯酸鈉溶液適用于消毒、殺菌及水處理,及工業使用。根據生產使用情況有13%、10%濃度。
產品名稱:10%次氯酸鈉溶液
分子式:NaClO
CAS NO:7681-52-9
分子量:74.44
外觀與性狀:微黃色透明液體。
4攝氏度時,10%氫氧化鈉溶液相對密度為1.20
次氯酸鈉的滅殺新型冠狀病毒原理大致有如下三種作用方式: 大家都知道,次氯酸鈉消殺最主要的作用方式是通過它的水解形成次氯酸,次氯酸再進一步分解形成新生態氧[O],新生態氧的極強氧化性使菌體和病毒上的蛋白質等物質變性,從而致死病源微生物。其實,氯氣消毒的原理也主要是以產生出次氯酸,然后釋放出新生態氧[O]的方式。 根據化學測定,PPM級濃度的次氯酸鈉在水里幾乎是完全水解成次氯酸,其效率高于99.99%。其過程可用化學方程式簡單表示如下: NaClO + H2O = HClO + NaOH HClO → HCl + [O] 其次,次氯酸在殺菌、殺病毒過程中,不僅可作用于細胞壁、病毒外殼,而且因次氯酸分子小,不帶電荷,還可滲透入菌(病毒)體內,與菌(病毒)體蛋白、核酸、和酶等有機高分子發生氧化反應,從而殺死病原微生物。 R-NH-R + HClO → R2NCl + H2O 同時,次氯酸產生出的氯離子還能顯著改變細菌和病毒體的滲透壓,使其細胞喪失活性而死亡。 此外,次氯酸鈉還能夠分解蔬菜、水果等農副產品上所殘存的微量農藥。絕大多數農藥都是由有機物組成的,次氯酸鈉所釋放出來的新態氧能氧化分解掉這些物質。這無疑對現代農業、果蔬包裝業的發展具有重大推動作用。
主要用途:強氧化劑,用作漂白劑、氧化劑及水凈化劑用于造紙、紡織、輕工業等,具有漂白、殺菌、消毒的作用。
用于水的凈化,以及作消毒劑、紙漿漂白等,醫藥工業中用制氯胺等。
包裝與貯運:起運時包裝要完整,裝載應穩妥。運輸過程中要確保容器不泄漏、不倒塌、不墜落、不損壞。嚴禁與酸類、食用化學品等混裝混運。運輸時運輸車輛應配備泄漏應急處理設備。運輸途中應防曝曬、雨淋,防高溫。公路運輸時要按規定路線行駛,勿在居民區和人口稠密區停留。
相關技術參數:
檢驗標準:GB 19106-2003
項目名稱 | 合格品 |
外觀 | 淺黃色液體 |
有效氯(以Cl計)%≥ | 10.00 |
游離堿(以NaOH計)% | 0.10-1.00 |
鐵(以Fe計)%≤ | 0.0050 |
重金屬(以Pb計)%≤ | 0.0010 |
砷(以As計)%≤ | 0.00010 |